2014新年伊始,有关汽车行业老大的话题再度受到关注。随着多家车企营销数据的出炉,媒体期待变局环生,而有夺冠实力车企则处心积虑地寻找可称之为老大的由头,期待“黄袍加身”。
每年,车企们之所以会对老大之位如此看重,无非求的就是种种额外的溢出效益。一旦做成行业老大,对车企就能产生许多连带或集聚效应,为所在的地方政府争 了光,与政府部门的互动就有了额外分量,更容易获得各级领导的青睐与扶持政策倾斜,对上下游合作企业的引领效果非凡,在市场上的品牌信誉也将变得更高。
然而,衡量车企的经营业绩指标有许许多多,追逐老大头衔本没有什么统一标准,只能用最简单的两项指标来标榜,即总产量和总销量。外界对这两者往往混为一 谈,实际上,两者的经营质量是不同的。以往曾有车企为了满足当年地方政府的GDP要求和争抢行业排名,不惜突击生产造成很大库存,不是压残自身的信贷负荷 就是转嫁库存伤害于经销商。有些车企为满足地方政府要“做大”的雄心,只得各处兼并拉拢企业以便充数,偏离了自己既定的战略目标。主动或者被动去片面过分 追求经营单一指标是不足取的,会让企业经营的心态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偏离企业的社会存在价值,甚至导致企业不惜债台高筑甘冒经营风险。
其 实,在很多情况下,做老大就是一个数字游戏的结果,毕竟做企业并不是为了做行业老大。事实上,成为老大应该是企业努力经营的自然结果,如果把做老大变成做 企业的手段甚至追求目的,就有些本末倒置了,就类似把学校的考试分数看成是学习所追求的目的,而背弃学习的目的是获取知识、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做汽车企业的目的应该是企业竭尽全力为消费者和用户提供更安全环保、美观舒适、经久耐用、服务优良的产品,其次才是企业收益良好,造就上下游产业链共同繁荣、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等结果。
由于中国的汽车市场规模膨胀得太快,带动了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许多企业根本来不及放慢脚步,也无暇从容思考行业战略性与前瞻性的各种问题。
所以,车企在争当行业老大的过程当中,应该最大化地避免高销量背后留下的种种尴尬。如今,在国内,相当一部分企业谈及产销数字时,自信满满。殊不知,庞 大的规模大多数都是在依靠合资企业的数据支撑,90%多的利润都是来自于合资企业的贡献,而旗下的自主品牌发展缓慢,几乎停滞不前,规模上一直也难有大的 突破。
综合而言,无论是外资车企自主品牌自主品牌,在争当第一的同时都需要严格把握产销关系及产销趋势,真正把体系能力的建设放在首位,只有这样,企业的发展才是健康并可持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