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霍童镇的老街,包工头老陈站在霍童历史文化馆的外墙前,粗糙的手掌轻轻抚过水泥漆的纹路,像是抚摸一段凝固的岁月。"像这个外墙的真石漆以前都是我们做的,我们是做内外的,像这个水泥漆什么也是我们做的。包工开始做到现在,我最有意义的就是这栋文化馆这边。"他的声音里带着久违的骄傲,仿佛那面墙是他半生的勋章。
本期《喜相逢用户代言》,我们一起走近包工头老陈,了解他从水泥墙到方向盘故事。
风口上的二十年,和突然安静的风
老陈是80年生人,10几岁就跟着老师傅拎起油漆桶。赶上了基建狂潮的年代,他带着施工队辗转于高楼和厂房之间,“做包工头前几年很赚钱,差不多我一栋大厦那样子搞下来可以赚30、40多万。”水泥漆是他的手艺,也是他养家的底气。可近两年,行业的寒风比想象中更刺骨——项目少了,结款也慢了,最艰难时,这个曾经的“陈老板”甚至好几月都没活。
我们问老陈做装修累吗?"累啊,打工人怎么不会累呢?"他咧嘴笑了笑,眼角挤出几道深纹,"为了我们这个家,反正我们也什么东西都做吧,你如果没事情做的话,压力比这个更大。"为了妻儿老小,他咬着牙不肯转行:"我们这个行业也不会倒,也不会什么东西。现在比如说今年会差一点,这一两年过去,挺过去,我们也可以了,做这个装修这一块,水泥漆这一块,也做了差不多将近有二三十年了。"
一辆车,也是喘口气的角落
聊到车时,老陈的眉头终于舒展。他的车是在喜相逢集团买的,"在线上看到的,我们就说这边也比较方便。"对现在的他而言,这辆车不仅是谋生工具,更是情绪的避风港,"反正我呢这个车子买来,有的时候心情不好,坐在车里面放一点那个音乐,小小的声音,坐在里面静一下也很好。"
在行业低谷期,低门槛的购车方案成了老陈的"及时雨"——无需大笔提车款,月供压力可控,甚至能灵活调整还款方式。他告诉我们,这辆车让他跑工地时多了份体面,更让他相信:日子再难,只要方向盘攥在自己手里,路就还能往前开。
水泥漆会斑驳,但生活要继续向前
老陈的故事,是无数在时代浪潮中起伏的普通人的缩影。行业有起落,但生活仍要继续。喜相逢的购车方案,正帮助许多像老陈一样的人,在暂时失意时仍能保持生活的节奏。
正如老陈说的:"为了我们这个家,不管怎么样子,我们做这装修这一块,我们要坚持做下去。"而低门槛、低月供购车的意义,或许正在于此——它托举的不是虚荣,而是普通人那份撑下去的尊严。水泥漆会斑驳,但只要还能握住方向盘,生活就永远有下一面待抹平的墙。